Table of Contents

拖延症絕對是我們想達成任何目標的大魔王。

跟許多人生難題相似,克服拖延症不見得要靠直球對決,用意志力告訴自己「不要拖、立刻去做!」反而更需要的是「繞路解」。

今天想和你分享我實測有效的克服拖延症方法,如果你也有自己的一套,歡迎寫信和我分享!


能不能在時間內完成任務,關鍵其實是「專注力」。

多數人安排行事曆會用「一小時」為單位:這一小時要讀資料、這一小時開會、這一小時練英文……。

但這忽略了,人的專注時間其實是有限的。

就像聽一場一小時的演講,大家中間一定有幾分鐘會恍神。TED 演講的長度設定成 18 分鐘,也是因為這是一般人專注時間的極限。

所以,我們可以試著把時間單位縮短為 15 分鐘,我把它稱作「能量球 🔵」。

打怪前,先知道自己有幾顆能量球

我們一步一步來。先觀察自己一天可以有幾顆能量球。以我的情況來說,每天大概有 18 顆能量球,每顆 15 分鐘,等於每天有 270 分鐘 ( 4.5 小時 ) 可以專注輸出的時間。

比想像中短對吧!務實來看,就算坐在辦公桌前一整天,大部分人的高效專注時間也大約是 4~5 小時,差不多就達到了人體的「專注極限」。

能量球分配策略

克服拖延的關鍵在於,( 1 ) 要明確當下的任務,( 2 ) 把任務安排在自己有能量的時段。

任務清晰 + 選對時間,這件事才會被執行得很好。

有了能量球概念後,我們就可以把能量球分配給每天要做的任務。例如:

  • 和同事快速更新工作進度:🔵
  • 做簡報:🔵🔵🔵
  • 寫文章、做商業分析:🔵🔵🔵🔵🔵

每消耗一顆能量球,我都會站起來走動一下,讓大腦稍微放鬆。結束一個任務,可以去吃飯或處理不太需要腦力的工作,然後再回來進入專注狀態。

早鳥還是夜貓?識別你的能量高峰

除了計算一天能有多少能量球,能量球分布的時間段也很重要。

有些人能量球集中在早上,有些夜貓子可能要天黑才開始有精神。像我自己,能量球大部分在早上,晚上腦袋就差不多關機了。

所以我會確保需要高腦力產出的任務,尤其是消耗最多能量球的工作,盡量都放在早上完成。其他 1~3 顆能量球的任務,就穿插在下午或晚上的空檔。

如果你也常覺得「好像一整天都很忙,但幾件重要的事卻總是拖延無法完成」,不妨檢視一下,是不是把大部分能量球耗在瑣事上,反而真正做重要任務的時候身體已經很累了,所以效率不好。

希望這個方法對你有幫助,試過之後歡迎再告訴我你的心得!

訂閱我的 HCC 電子報,為傑出的你解鎖職涯新高度!

每週一封信,分享商業思維、 產業趨勢和職涯思考。

你還可以閱讀

  • 覺得焦慮不堪負荷的時候,做這 3 件事

  • 覺得焦慮不堪負荷的時候,做這 3 件事

  • 覺得焦慮不堪負荷的時候,做這 3 件事